桃園市綜合新聞 Taoyuan
中庄吊橋預計112年1月啟用,雙塔懸吊串聯大漢溪左右岸 成為大溪旅遊新地標

(2022-11-04)

中庄吊橋預計112年1月啟用,雙塔懸吊串聯大漢溪左右岸  成為大溪旅遊新地標

市長與貴賓合影留念。

瞰新聞生活中心/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4日上午前往大溪區,視察中庄吊橋竣工情形。鄭市長表示,大漢溪聯外共有崁津橋、大溪橋、武嶺橋等3座橋梁,考量大漢溪武嶺橋至鳶山堰河段缺少友善跨越大漢溪人行動線,因此市府以「雙塔懸吊式吊橋」方式設置跨河大橋,連結中庄調整池及山豬湖生態公園,並透過民眾網路票選,命名為「中庄吊橋」,串聯大漢溪左、右兩岸,未來也將利用橋頭附近約4公頃的土地設置停車場。鄭市長指出,「中庄吊橋」是大嵙崁計畫中的重要里程碑,由經濟部水利署「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支持興建,全長419公尺、寬2.5公尺,總工程經費約2億元,為全國最長的懸索式吊橋,於109年12月1日開工,今(111)年10月28日完工,預計明(112)年1月完成驗收啟用,遊客步行或騎乘自行車往返大漢溪左、右兩岸會更加方便,也會成為大溪地區的亮眼新地標。
 
鄭市長談及,市府按照生態紋理,推動「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除積極劃設休閒農業區外,也打造深具特色的生態公園,其中市府將挖掘中庄調整池餘方回填的景觀土丘進行改造,成為「大嵙崁親水園區」,是市府舉辦大溪國際風箏節的好地方,也讓外界重新看見中庄之美。此外,今年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也選定於大漢溪左、右岸,設置五大展區、30件裝置藝術作品,包含順水左岸的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以及順水右岸的月眉人工濕地、山豬湖生態公園等,充分展現大漢溪流域的生態魅力。
 
鄭市長表示,市府於大漢溪順水左岸推動包含22公頃的瑞興濕地公園,未來可配合員樹林礫間淨化系統,讓埔頂地區水源更乾淨。另外,埔頂水資中心也移至中庄調整池後方,確保將來水資中心不影響中庄調整池的水質;而埔頂水資中心的舊址則交由體育局,活化成為運動場地。此外,市府與農委會合作,以15億元、4年為期,發展228公頃「大嵙崁生態探索計畫」,期盼成為大溪旅遊的一大特色。
 
鄭市長也指出,目前市府推動的「大嵙崁地質公園」是「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的第二期工程,標示著大漢溪過去的歷史及台灣島嶼、桃園台地的形成過程,未來將成為桃園第二座地質公園。鄭市長分享,隨著台灣島嶼的形成,約20至50萬年前,桃園台地逐漸形成,當時為古石門溪沖積扇,石門溪從老街溪、南崁溪出海,直至山腳斷層引發台北盆地陷落、桃園台地抬升,古石門溪才改走淡水河出海,也因為此特殊的地形變化,不僅讓大漢溪流域成為桃園最典型的「對稱」型河階地形外,至今大漢溪河床上也保有獨特的岩盤與化石景觀。
 
鄭市長表示,市府持續推動「國道3號增設大鶯豐德交流道計畫」,期盼未來完工之後,可大幅提升大溪地區的觀光價值。此外,為提升石門水庫清淤效率及改善大溪地區交通問題,市府推動「大嵙崁清淤輸送系統工程」,串聯大漢溪左岸溪洲大橋至武嶺橋,後續第二階段將接續推動由武嶺橋延伸至大鶯豐德交流道的銜接路廊,讓交通銜接更完善。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中庄吊橋」在工程設計上,考量現況地形特性及景觀美學等因素,吊橋結構採雙塔懸吊式,並配合抗風索提供橫向束制力,其主索效率、高力學行為穩定性佳,可抵抗17級的強風,提供民眾安全舒適的通行體驗。未來除可透過「中庄吊橋」將左岸中庄調整池、瑞興濕地公園及右岸山豬湖、月眉濕地公園約146公頃的河岸綠帶完整連接外,也可串聯石門水庫到淡水八里65公里的自行車路網,縫合大漢溪自行車路網系統,屆時預計每月可增加遊客3萬人次,有效帶動地方觀光發展。
 
劉局長也說,為提升民眾對市府公共工程的參與度,吊橋名稱採網路票選方式由民眾命名為「中庄吊橋」,並邀請大溪當地著名藝術家黃哲夫老師替橋名落款,與大溪深厚的文化底蘊相互輝映。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趙正宇、市議員李柏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郭耀程、第十河川局局長陳健豐、市府顧問暨大嵙崁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世明、水務局長劉振宇、資科局長余宛如、大溪區長陳聖義等均一同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