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1)
生態社學員徜徉於杉林古道上的桃花心木落葉林道。
記者郭文君/高雄報導
第一社區大學自然生態社的王春智老師,多次與游永福老師一同踏查湯姆生與馬雅各行經南台灣的路徑,自2020年9月從六龜神農宮徒步7公里至枋寮伍龍廟後,今年(2023)在湯姆生拍下武裝嚮導(1871年4月16日)即將滿153年之際,王春智帶著生態社學員,再次走訪這條從杉林枋寮溪至六龜的古道,對照當年拍攝照片,體驗古道行徑上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
自2019年甲仙的游永福老師出版《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以來,馬雅各醫師帶著湯姆生攝影家行經南台灣的路徑,就不斷地被發掘探討。其中自六龜返程所行的杉林古道,因為在枋竂溪拍攝了武裝嚮導的照片,連帶地讓古道的相關探討被發現。
當年的武裝嚮導名為丁才,是來自甲仙埔的平埔族,持著火繩槍自然地站在枋寮溪中被拍攝,生態社夥伴們已不止一次拿著照片在現場中體驗場景,當然少不了也有站立的對照,來研究湯姆生相片中的山形、稜線與水流。
古道上的人文故事有早期旅宿與物資交換的「販仔間」地點、彷佛被隱藏的粗坑山神廟、台灣總督府時期的殖產局界標、石城(后山駁坎平台)的樹薯機、國民政府時期的鴿子礙子、有”山”字的水泥柱界標…等等,都訴說著歷史的過往,更感受到已沈寂的曾經,默默地靜置於只有旅人特別體驗才會有的巡禮處,且是需人帶領才能行經的路徑上,卻是先人生活的必經路線,一景一物都能引發思古幽情。
沿路的自然生態更是風情萬種,舉凡枯水期難得的金興吊橋下倒影合照、地殼推擠效應下的岩層節理、小瀑布秘徑、正值落葉期的桃花心木林道以及各種林相下的動植物,都令生態社佇足觀察許久,若非路程遙遠須穿越杉林與六龜兩地區,流連忘返的停留,一再的探究就要留宿山林間了。
當年的馬雅各與湯姆生一行人的四月行就沒那麼悠哉了,為了趕到木柵教會主持宗教儀式,馬雅各醫師還抱病趕路,幸好湯姆生有為武裝嚮導於枋寮溪留影,今日古道與枋寮的故事才能被看見,在153年後的4月,生態社訪古道探究歷史,以行動踏查身臨現場的方式,對珍貴的影像紀錄表達誠摯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