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
紙風車劇團推出《諸葛四郎》,舞者造型融合動漫造型及古裝,新穎風潮。(圖/記者郭文君攝)
今年5月,客家委員會邀請紙風車劇團聯合呈獻《諸葛四郎》客語版。改編自客藉漫畫家葉宏甲所繪製的漫畫,舞台上有詼諧逗趣味橫生的熱鬧武打,演員豐富的肢體動作,將傳統戲曲武功身段結合現代街舞、機械舞。造型上更是以現代動漫造型結合古裝,讓原本黑白世界中的人物,增添視覺與角色的情感渲染。並結合數位多媒體打造華麗背景動畫、再加上古典音樂提托相輔相成,視覺動態聲光效果十足。連串全新多元的創意演繹,帶來亮眼的觀眾口碑。
《諸葛四郎》客語版全劇不僅有生動又活潑有趣的表演方式,讓觀眾能跨越語言融入劇中,現場更是與小朋友一同熱烈互動。小朋友們各自戴上面具,讓台上的魔鬼黨猜猜,真正的諸葛四郎到底躲在哪兒。諸葛四郎是作者希望能有諸葛亮的智慧和楊四郎的英勇;四郎的好友真平,也是取自真誠、平實的涵意。這些內涵將透過戲劇演出,傳達出客家奮進的精神,也落實孩子的品德教育。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表示:「透過客家英雄來傳播對客家文化的光榮感,也對所有的族群,不只是客家人,希望透過這部戲,來了解接近客家語言。」此外,客委會將客語版《諸葛四郎》帶至戶外,首開兒童劇同一地、同劇目,戶外演出兩場記錄;於7月27日、7月28日在高雄文化中心圓型廣場演出。除了讓遠道而來的小孩有更多看戲時間可選擇外,並體貼技術人員裝、拆台的辛勞。
客家先祖早年即到高雄左營與鳳山來打拼。當年的客家先祖憑藉認真打拼,漸漸點綴、繁榮了高雄這個漁港。客家的硬頸精神,一直留存常伴在這個城市。客委會與紙風車劇團期盼透過客家小英雄,四郎與真平再次闖盪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從劇中培養冒險犯難、不畏困難的勇氣。重新以不同的視界,看待客家悠久的文化並傳承下去。
客委會同時也關懷社會需要更多資源的孩童,藉由這次演出機會;主動聯繫社福機構、慈善團體,為孩子們保留座位,期盼這些孩子能夠看見、聽見這個用美麗客語說的精彩故事。客委會為擴大宣傳,邀請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屏東縣政府教育處為協辦單位,將此表演列為假日藝文欣賞活動,並由高雄市文化中心提供場地,擴大辦理;讓更多觀眾可以參與夏日的客家藝術饗宴。為了豐富孩子的童年記憶與美學視野,秉持文化平權的初衷,客委會支持藝術團體,持續將好戲帶給所有熱愛藝術、熱愛台灣土地文化的大小朋友們。
就像吳念真導演所說:「總覺得它像火花,點燃的是一整個世代各自的生命故事。」,而這個藝術的火花將從高雄《諸葛四郎》客語版首場的戶外公演開始,點燃客家傳承的嶄新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