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綜合新聞 Taipei
台北靈安社獲頒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證書 樹心會館展現傳統民俗文化精粹

(2023-11-04)

台北靈安社獲頒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證書 樹心會館展現傳統民俗文化精粹

樹心會館展出難得一見的軒社珍貴文物。

瞰新聞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4日舉辦「藝以人揚—112年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授證典禮暨特展」,並由文化局蔡詩萍局長頒贈證書及匾額,表彰傳統表演藝術北管保存者「台北靈安社」長期對於傳統文化的卓越貢獻,同時臺北市議員陳炳甫也親自到場祝賀,許多無形文化資產領域重要藝師前輩及大同區在地夥伴也共襄盛舉參與盛事,文化局除4日辦理授證典禮外,也於樹心會館展出難得一見的軒社珍貴文物,同時辦理系列推廣活動,帶領民眾領略臺灣傳統文化的精粹。

文化局蔡詩萍局長於當天授證典禮時提到當天頒贈的匾額「藝以人揚」揭示了沒有「人」的傳承,「藝」是很難傳遞下去的。蔡局長同時感謝台北靈安社傳承了超過一百五十年傳統藝術的悠久傳統,相當不容易,並表示文化局會繼續努力投入,保存維護無形文化資產。陳炳甫議員致詞時則提到,近年來政府與民間逐漸重視文化資產保存,有形文化資產需要保存費用,而無形化資產除了費用外,更辛苦的是人力的投入,感謝靈安社的努力讓文化保存下來。陳議員也期許文化資產要落實在生活中的一部分,讓文化資產維持傳承下去。

台北靈安社歷史可回溯至清同治年間,台北靈安社籌組緣起於臺北迎城隍之宗教迎神目的,其成員以在地民眾組成為主,與地方社群緊密連結,自1871年成立迄今,透過每年「五月十三迎城隍」,在暗訪除煞、正日遶境等不同儀式活動中,呈現大稻埕獨特人文景觀與聲音景觀。擁有153年歷史的台北靈安社,繼2011年被登錄為民俗「台北靈安社神將陣頭」保存者、2022年多尊神將及神像獲指定為一般古物後,112年續以傳統表演藝術「北管」保存者的身分獲得無形文化資產肯定,文化局於今年初邀請台北靈安社在台灣燈會擔任遊行節目開場團隊,以北管展現傳統藝術行進間的氣勢與實力,同時體現臺北市傳統與現代藝術的多元風貌,獲得在場國內外嘉賓一致讚嘆與稱頌,展現台北靈安社長期傳承珍貴文化資產的卓越貢獻。

台北靈安社在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亦遭遇傳承中斷,所幸經由現任社長陳周淑穗積極奔走復興,現今台北靈安社已恢復遶境踩街、登台表演、北管排場,同時妥善保存社團歷史文物、曲冊等相關文物,更積極培育北管音樂技藝後進,更招募中小學生加入傳習行列,推廣傳統藝術文化,對保存北管傳統表演藝術貢獻卓越。

台北靈安社以北管保存者的身分獲得無形文化資產的肯定,於今日舉辦授證典禮,並於典禮後邀請靈安社與傳統戲曲學者對談,後續亦將推出特展及一系列推廣活動;11月4日至26日於樹心會館展出台北靈安社多項百年館閣工藝品,於現場呈現館閣遶境實況,並可見到包括刺繡、糊紙、製鑼、製鼓、神像修復等五組臺灣重要民俗信仰的傳統工藝內容,同時也與臺北市立圖書館合作,11月4日至26日於總圖規劃「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主題書展」,展出文化局歷年出版的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相關讀物,期望透過生動活潑圖文書形式,擴大社會影響力,讓大眾更加認識本市傳統表演藝術及傳統工藝;並在Podcast「熟讀深思」節目中,一連3集的《八大軒社靈安社專訪》,與靈安社吳柏勳總幹事一起揭密百年軒社的精采故事。

此外,112年延伸活動也加入導覽走讀、傳統工藝體驗等,讓參與者從不同角度認識百年軒社;透過走讀稻江的路線,期能讓民眾深度感受信仰與藝術之美;結合傳統工藝元素,邀請新興糊紙文化、楊妤德設計師辦理糊紙和布藝工作坊;並有神將竹架體驗,帶領參與者一起認識神將,化身城隍御前將軍,體驗神將出巡的器宇軒昂。想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上「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 Design For Taipei」粉絲專頁,或可直接至活動通Accupass網站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