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鰹魚掛件(漁港中二路及漁港東三路口)。
記者郭文君/高雄報導
前鎮漁港啟用迄今已逾50年,市場及碼頭老舊已無法滿足現代漁港需求,經行政院核定「前鎮漁港建設專案中長程計畫」,由農業部整合相關部會與高雄市政府共同推動,使前鎮漁港風華再現,成為全台灣最大、最新的觀光漁港。
下水道系統工程由水利局負責推動,透過雨水下水道系統整建,改善港區周邊淹水問題,強化排水功能,並經由污水下水道系統建置,改善漁港水質,提升整體環境衛生品質。其中,下水道系統建設於港區排水箱涵出口處設置6座「截流閘門」,其功能為污水收集與防洪,為使結構體與其附屬設施具備美觀性,結合前鎮漁港整體觀光發展景觀規劃,由農業部、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高雄區漁會及統包商新宏興營造多次共同研議閘門美化提案,期盼獲得最佳的成果。
水利局表示,從簡約主義發想,由海洋元素藍色及白色節塊組成,採氟碳烤漆鋁沖孔板包覆閘門結構,用以解構原閘門形體,象徵無懼風雨的外牆。另採用前鎮漁港遠洋漁業代表水產做為主題,6座閘門主題分別為魷魚、鮪魚、雨傘旗魚、鰹魚、劍旗魚與秋刀魚,主題物件為全立面不銹鋼掛件,表面完成鏡面拋光,散發耀眼金屬光澤,構築在包板量體上,就像魚群躍動,海面波光粼粼,光彩奪目。
不銹鋼掛件設計過程,由平面線條圖樣透過3D建模立體化,再規劃分割組件,透過工匠手工鍛造製成,最後將所有組件焊接並拋光研磨,「魷魚」立體結構複雜,為所有物件最費時製作的作品。下水道建設為地下「看不見的工程」,工程團隊另透過職人工匠精神完成裝置藝術,在遊客欣賞作品時,傳遞施工歷程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