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綜合新聞 Kaohsiung
走讀甲仙翻山越嶺的故事

(2020-09-21 17:21:16)

走讀甲仙翻山越嶺的故事

高市第一社大自然生態社走讀甲仙,分享踏查所見所聞。

記者何沛霖/高雄報導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自然生態社為了將「3952~0生命大河-高屏溪」計畫,今年所踏查的甲仙見聞與大眾分享,特別辦理二次走讀活動,繼第一次走讀甲仙的新奇與芬芳之後,第二次走讀活動的故事就從翻山越嶺說起。

甲仙除了因樟腦產業的北客南遷外,還有一批因耕地開發希望,由雲林嘉義一帶搬遷過來的移民。走讀活動分享了一位從小自嘉義縣番路鄉大湖國小轉學至小林國小讀二年級的鄧素琴,最後因姻緣而定居於五里埔;但這翻山越嶺的命運坎苛,在從事有機栽種與參加微風市集後,自創了「山豬認證的手工黑糖」品牌,寫實了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振奮人心!

因生態社走讀活動的到訪,鄧素琴除了以鄉村請客的方式煮湯圓外,還特別介紹自己栽種製作的葛根粉,除了性涼、味甘、清熱、降火很實用外,強調無添加物與自然工法製作,十分吸睛。現場還供體驗現榨甘蔗汁加檸檬的滋味,是許多人驚艷的初體驗;展示著諸多有機產品,自然地變成現地微市集,熱鬧、温馨、支持與佩服走過來的人生!

阿里關的主要居民大多為大武壠族,18 世紀初因受漢人及西拉雅族的進逼,遂自台南翻山越嶺遷徙至此。葉志禮是阿里關的大武壠人,他為走讀學員介紹他們的常民生活與諸多童年記憶,例如:補鰻魚的竹簍、女性、小孩夜晚用的尿壺、打稻穗用具、抓稻蝨器具….,都是竹製品,但有些僅有名稱,巳快不知如何用字書寫其名了。還有個很難書寫其字的「死囝仔崎」的地名故事,是1915年阿里關抗日事件中,避難時因憂懼孩童哭喊聲被日警發現,被悶死無辜孩童的棄屍地,令人不勝噓唏!

▲大武壠人葉志禮介紹甲仙阿里關庄的故事。

最大的翻山越嶺是板塊擠壓的造陸運動下,帶給甲仙豐富的化石,有說不完的自然生態故事,加上促成甲仙化石館成立的曾德明,因為有他辛苦翻山越嶺,涉溪入谷尋獲的化石成果,今日甲仙才能成為全臺唯一的化石保護區。甲仙還有許許多多的翻山越嶺故事,舉凡三級古蹟鎮海軍墓、南橫開闢外省老兵故事、新住民故事、湯姆生的故事…許多時空歷史交會的故事,等著我們去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