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
局長在市政會議專案報告。
記者黃小琦/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持續精進殯葬服務,推動環保祭祀,並透過科技執法及防火措施,確保清明節期間的公共安全與環境品質,讓市民能在安全、尊嚴與環保並重的環境中祭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市長盧秀燕1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2025年1月南加州發生美國史上最大野火,韓國近期也爆發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火災,延燒面積已相當於一個半的台北市。清明節將至,市民祭祖時務必注意防火安全。
1日市政會議,民政局長吳世瑋以「優化送行者服務–打造本市優質殯葬場域」為題進行專案報告,消防局長孫福佑也發表近3年清明節火災統計分析」。 盧市長表示,清明節是台灣重要傳統節日,為讓市民安心祭祖、順利掃墓,市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公墓整理、火災預防及便民服務,守護市民安全。
盧市長提到,過去殯葬設施不足,塔位嚴重短缺,她上任後市府投入逾14.4億元增建納骨塔,完工後預計可提供十幾萬個骨灰(骸)櫃位,足供未來約20年使用,並推動「殯葬2.0」崇德殯儀館原地改建。此外,自2025年2月23日起免收樹葬規費3,000元,並持續推動環保葬、海葬等綠色殯葬,兼顧永續及民眾治喪需求。
民政局吳局長表示,市府積極投入資源改善殯葬設施,優化送行者服務,包括崇德館、大甲館、東勢館及東海館等地增設與汰換冷凍櫃位,109年至114年累計投入6,291萬9,171元,提升殯儀館冷凍存放容量。此外,也針對市轄所有殯儀館進行空間修繕,提供更舒適的告別環境;在火化設施方面,市府投入逾2億元汰換東海及大甲殯儀館火化爐及空氣污染防制設備,以降低火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面對市民對納骨需求的增加,市府於外埔、潭子、北屯、太平及東勢等地興建納骨塔,其中外埔、潭子均已啟用;北屯、太平及東勢則預計2025年至2026年間完工,預計可再提供逾12萬個櫃位,另東勢第一公墓納骨塔更榮獲「2024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肯定。同時,市府積極推動環保葬,105年迄今已累計263件海葬、18,772件樹葬,並自2025年2月23日起免收樹葬規費3,000元,減輕市民負擔。114年掃墓公車部分,霧峰、太平、豐原、后里、沙鹿5個地區因公墓道路較狹窄,至4月4日假日時段市府安排掃墓公車讓民眾免費搭乘。
消防局針對近三年火災案件進行分析,發現清明期間墓地火災主要因燃燒金紙或清理雜草不慎引起,消防局透過電視、廣播及社群媒體進行防火宣導,每年發放1萬個小水袋,並在大型公墓入口處提供防火宣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