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綜合新聞 Taipei
台北文學獎線上影音計畫 創作者表達多元文學主張

(2021-10-06 15:07:29)

台北文學獎線上影音計畫  創作者表達多元文學主張

王文華表示,透過這些影片,可以看到不同文類、不同職業的作者,在文學的森林中被濃翠包圍的心聲。

瞰新聞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第23屆台北文學獎,今年打破實體頒獎典禮的慣例,改以「台北文學獎線上影音計畫」邀請每位得主以影像、聲音或文字製作個別專屬影片,讓每位得主跳脫頒獎典禮的拘束,自由表達得獎心情和獨特的文學見解。影片自6日起在台北文學獎官網上線。由作家王文華擔任引言人,蔡炳坤副市長、評審代表羅智成、「萌芽」獎座創作者黎志文亦錄製影片致意,邀請大眾共同見證他們的多元文學主張,並且欣賞各位得主的優秀作品。
 
蔡炳坤副市長在影片中向得獎者祝賀,並表示今年是全球疫情相當嚴峻的一年,但文學的創作和閱讀不受疫情影響,台北文學獎今年收到作品件數不減反增,與往年相比得主的年齡層也顯得較為年輕,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文學的傳承,而得獎者還包含了五位外籍得獎者,可以看出台北已是全球華人文學創作的重要城市品牌,期勉大家努力,面對疫情度過難關。引言人王文華則說對台北文學獎特別有感情,因為能夠藉由閱讀創作者的作品趕上年輕時代潮流,重新再年輕一次,而只有心態年輕的人才想創作,並反思自己的人生,期待所有文學同好,一起再年輕一次。
 
第23屆台北文學獎徵文項目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台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六項,加上第21屆文學年金最終決審得主,總計頒發24個獎項。本屆共有來自中國、香港及馬來西亞等五位外籍得主;另有多位台灣讀者熟悉的文壇好手,如洪愛珠、鄧九雲、游書珣、林楷倫等獲獎,顯見台北文學獎為所有華文書寫的創作者,提供一個平等公開自由的競技園地,在此展現各自獨特的文學世界。
 
第23屆台北文學獎自去年11月至12月公開徵稿,總獎金高達253萬元。本屆投稿件數突破歷年新高,共計收到1,600件來稿,評審從中選出23件得獎作品。投稿者年紀最大的為87歲,年紀最小的為11歲,年齡跨度超過一甲子,體現文學創作不分年齡;投稿者除了來自台灣各縣市外,亦有來自歐、美、亞洲等世界各地。得獎作品取材類型多元,創作者結合敏銳的觀點及擅長的文體,呈現不同視角的城市樣貌及生活經驗。
 
小說類首獎得主是來自中國四川的懋透影,以〈本願寺愛玉冰〉一文,拿下其人生中第一個文學獎項。作者巧妙地結合台北夏季於街頭巷尾常可見食的愛玉冰與生長在浙江山中的野生愛玉子。評審認為,小說前面鋪陳的看似無意義的各種隱喻、三地的連結,驚喜地在後文有機地整合起來,是一篇設計精巧而耐讀的小說。
 
散文類首獎由現職民航機師的伊森獲得,以疫情流行的此時為背景書寫〈小病〉,敘述自身因職業的關係,似被貼上「瘟神」的標記,因攝護腺發炎想出門看診,卻必須裝備齊全、戰戰兢兢的求診過程。評審認為,本文以簡潔的文字、穩定的敘事結構推進,對事件下個人與群體的關係,沒有一絲渲染或煽動,展現出一種優美的情志。
 
現代詩首獎由馬來西亞籍白飯魚〈在物品當中〉拔得頭籌,白飯魚曾獲2019年花蹤文學獎馬華新詩評審獎,此次挑戰台北文學獎再獲佳績。此詩透過生活中的物品,推求反思人類的脆弱、無情、自我設限所造成的「無用」與「不可靠」,評審認為本文是一首情理並兼且具有哲學深度的詠物詩。

古典詩首獎得主為現職家庭主婦的林綉珠,以描寫都城官邸菊展的〈士林官邸菊展四題〉獲得首獎。作者雖自稱「每天在家相夫教子」,實曾多次獲選各大文學獎,寫詩功力深厚。評審讚其通篇遣詞造句「妥貼明暢,幾無瑕疵」,將主體「人」與書寫對象「菊」結合,筆法老練,極為優秀。
 
舞台劇本組首獎由八年級生陳弘洋〈天王降臨多久川〉獲得。作者自許為「編演俱佳的劇場雙棲動物」,2019年曾入選兩廳院基地計畫「Gap Year」藝術家,同年並以改編自《冥王星》的《樂園Somewhere Out There》 入選公視學生劇展,是近年備受矚目的新銳劇作家。評審認為,作者擅於近景與遠景的操作,透過生動具有立體感的對話,探討人性黑暗面,更企圖挑戰傳統戲劇的形式,是一部站在危險邊緣卻又充滿新奇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