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
臺中市政府自盧秀燕上任市長以來,可舉債空間從88億元提高至372億元,財政狀況日趨穩定,逐步朝「富市臺中、新好生活」的目標邁進。
COVID-19疫情在今年年中逐漸升溫,不僅重創整個臺灣,對於臺中的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及民生議題上,更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但在市府團隊的努力,以及跨域治理的合作機制下,臺中市政府積極透過各項防疫作為,讓疫情對臺中的傷害降到最低,並在積極防疫的同時,不忘持續推動各項重要政策,許多重大建設已經開工,甚至進度超前,且根據TVBS的最新民調,臺中的施政滿意度躍升六都第二,防疫滿意度更高達79%。
2022年是臺中市政發展的關鍵年度,包括臺中巨蛋、臺中綠美圖、東豐快速道路及市政路延伸等重大建設將逐步到位,並持續推動軌道路網、活水經濟、空品改善及社福政策等重要措施,在兼顧資源均衡分配的前提下,臺中市政府編列2022年度總預算暨附屬單位預算規模為2,316億元(總預算1,515億元、附屬單位預算801億元),致力朝「富市臺中、新好生活」願景的目標前進,落實臺中幸福倍增,為市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臺中。
當然,推動臺中市政最重要的基礎,是要維持健全的財政結構,始能成就政府各項施政。近年來,市府在秉持零基預算精神以及嚴守財政紀律下,財政逐漸改善,2020年度的第一次追加(減)預算為合併升格以來首次歲入歲出平衡,可舉債空間更從盧市長上任的88億元增加至2020年200億元,今年底更提高至372億元,財政狀況日趨穩定,也讓資金調度有更靈活的彈性空間。
2022年市府持續嚴整財政,在重大建設積極推動、福利措施均衡普及的前提下,總預算案歲入預算總額為1,419.16億元,歲出預算總額為1,515.16億元,歲入歲出差短96億元,較今年減少約2.9億元,顯見本府財政永續的努力已浮現成果,為臺中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礎。
城市的建設,是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市府團隊致力厚實基礎建設,秉持「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的堅毅態度,讓原本許多停滯不前的建設露出曙光,2022年更躍升為「建設起飛年」,三大領航建設起飛,蓄積城市躍進與發展能量。
首先,是本市第一座多功能「臺中巨蛋」(16億4,900萬元,總經費64億9,000萬元) 歷經三任市長規劃,將於2022年動工,未來將帶領運動產業發展創新及藝術與文化的跨域整合,提高國際能見度;接著,全世界第一座美術、閱讀共構的「臺中綠美圖」(11億元,總經費46億1,930萬元),也將在2022年底主體工程完工,獨特且前衛的設計風格,不僅是全新地標更是臺中文化軟實力的全面提升;最後,是歷經20年的「臺中國際會展中心」(2億元,總經費76億3,097萬元),主體工程將於2023年完工,將滿足大型展覽、國際會議、多功能展演活動等多元化需求,展現本市「國際行銷」與「城市行銷」的充沛活力。
乘載著市民滿滿的期待,捷運綠線已於今年4月25日正式通車。為持續完善臺中的軌道路網,市府快馬加鞭啟動「捷運藍線」(7億1,584萬元)相關進度,已於今年3月將綜合規劃報告書報請交通部審議,交通部並於今年9月召開初審會議,將儘速爭取中央核定,中央核定後即可配合設計並進入施工階段,未來搭配綠線延伸、機場捷運、屯區捷運等軌道逐步落實,將建構跨越山、海、屯、都的便捷軌道路網,打造更便利的大臺中一日生活圈。
除了軌道路網建設,即將於今年底前啟動工程招標作業的「水湳轉運中心」(7億6,241萬元,總經費39億元)將成為臺中另一個重要的轉運樞紐,建構更完善的公共運輸系統;再結合將於2022年用地取得後即刻開工的「市政路延伸段」(7億8,700萬元,總經費41億1,810萬元)、以及全力朝2022年復工之目標努力的「東勢─豐原生活圈快速道路」(3億5,000萬元,總經費50億9,921萬元)等生活圈道路系統,以「交通任意門」概念串聯臺中各個角落。
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對於經濟景氣造成莫大衝擊,但臺中在「前店、後廠、自由港」的三大策略下,站穩腳步發展城市經濟,更透過全國首創的臺中購物節,打造盛典城市的同時帶動臺中消費量能,活絡了城市經濟,也成功塑造臺中成為消費之都的美名。
第一屆臺中購物節,首屆總登錄金額為25億元;第二屆因應疫情調整導入電商模式,統整臺中線上1萬多家業者共同拼經濟,登錄金額超過90億元,帶動整體經濟效益超過360億元,獲得在地商家及民眾一致肯定;今年舉辦的第三屆購物節,搭配中央五倍振興券及捷運開通等利多,預期將加乘創造經濟效益;2022年市府也還會繼續舉辦,期望透過「2022臺中購物節」(4,600萬元),繼續為臺中經濟注入活水,也讓全國民眾想到消費,就想到臺中。
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守護市民健康,更是盧市長執政的重要理念。為持續改善空品,打造低碳城市,市府持續推動「藍天白雲行動計畫」,並於2022年透過「移動、固定及逸散污染源管制與空品淨化區計畫」(4億7,326萬元)、更新與整修東海殯儀館火化爐及空氣污染防制設備(3,739萬元,總經費1億5,162萬元)、「市民限定雙十公車」(27億7,900萬元)、「iBike倍增計畫」(5,130萬元,總經費5億800萬元)及「淘汰老舊機車及新購低污染車輛」(1億2,000萬元)等措施,盡全力減輕空品惡化程度,並堅守立場面對中火擴廠議題,讓政府成為市民最強力的後盾。
為盡早實現「讓年輕人願生、能養,全力減輕育兒負擔」之信念,市府2022年投入更多預算,升級「生育暨到宅坐月子津貼及服務計畫」(3億8,520萬元),讓市民生育兒女的補助,從原先一胎補助1萬元加碼至2萬元,將10年來未調整的生育津貼提升至直轄市應有的補助標準,實現獎勵生育的基本公平權利;更持續推動「公托、公幼、親子館倍增計畫」(4億5,441萬元),2022年預計達到17間親子館、50處公托及180班公幼增班量,滿足家長對於平價且方便的公托需求,讓每個年輕人都能在臺中安心成家。
當然,除了照顧下一代,市府也持續透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48億9,986萬元)、老人健保補助(21億7,065萬元)及加碼補助敬老愛心卡(7億6,000萬元)等多元關懷長者措施,建構全國最友善的樂齡城市。
為邁向更幸福宜居的臺中,臺中市政府將持續透過「燙平專案計畫」(4億元)打造舒適安全的道路、「國民運動中心及全民運動館興建」(5億4,719萬元,總經費27億5,112萬元)提升市民運動風氣,以及「臺中美樂地計畫」(7,000萬元)與公墓綠美化(5,000萬元)帶給城市更多綠地及共融式公園等政策,讓臺中市民的生活更加宜居。
特別是市民安全,更是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關鍵。市府也逐年提高消防人員在救災裝備、車輛及器材的充實及汰換預算,從2019年編列9,409萬元到2022年2億5,079萬元,增幅高達166%,保障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進而提高城市的救災量能,為市民帶來一個更安全、安心的宜居環境。
(臺中市政府研考會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