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綜合新聞 Taipei
2021後生文學獎座談會 與金鐘編劇共論客家文學

(2021-12-14)

2021後生文學獎座談會  與金鐘編劇共論客家文學

得獎者合影留念。

瞰新聞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關於我家,是客家」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之後生文學獎,已邁入第7屆,今日(11日)舉辦2021後生文學獎座談會,並邀請今年得獎的後生,以及評審團張典婉、黃雨佳、葉莎與葉國居一同進行跨世代交流。今年,更特別選擇在臺北市定歷史建築物「文房・文化閱讀空間」舉辦,期望增添更濃厚的文藝氛圍。

溫潤的琵琶聲,在這棟30年代的日式建築飄蕩,2021後生文學獎座談會由靜謐時光琵琶手梁家寧的表演揭開序幕,並邀請詩人葉莎朗誦客語詩首獎作品〈失智个祕密〉。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徐世勲看到年輕人認真投入客家文學,感到欣慰,也分享自己成長的故事,希望本次的得獎者能將更多自身相關的生活題材,以真實的感受持續創作,另也特別提到,本次特別邀請曾獲金鐘獎的編劇黃雨佳擔任評審,即為期待這些後生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能夠改編為劇本,未來能夠拍成舞臺劇、電影,又或是開發成文創商品,更期許能夠「讓全世界可以看到都會客家!」

評審團紛紛對於今年的作品感到讚賞,黃雨佳老師提到,「這些作者們的文字,都非常具有影響力、創造性。」許多作品也有潛力能夠改編為影像作品,希望有餘力的話能幫助後生們,與大家一起創造客家文學之路;葉莎老師則表示,其實本次有諸多遺珠之憾,而在詩主題的挑選上,親情最多,不過也有許多探討環境、都市遊子、母語困境等的作品,大家開始更關心社會議題;葉國居老師更與後生們分享「最偉大的故事,來自生活。」他以自己對於「拉衣角」的記憶為例,它可以是愛情的美好時刻、可以是小時候和媽媽要零用錢、可以是與阿公的回憶情感,大家知道嗎?「拉衣角」在客家話其實有一種「沾光」的意思,就好像今天得獎的作者們,爸爸、媽媽跟著孩子(得獎者)來到這個頒獎現場,小時候拉著長輩的衣角是一種情感,長大後,親友跟著你們來,分享榮譽的時刻,這也是一種「拉衣角」。葉國居老師說:「好的文章應該就是真實的,真實不夠就用真情包裝,而真情是來自生活經驗。」多次擔任後生文學獎評審的張典婉則欣慰地表示,第七年了,欣喜年年都有好作品,千禧年前後的孩子,多半生長在都市,祖輩們的客家記憶已是如此遙遠,但是得獎著們書寫的語法打破前輩們的語境、象徵、意識流,很高興看到他們進入文壇的起手式!

今年得獎作品探討議題十分豐富,包含女性意識、魔幻寫實、印尼客家、類意識流等:為了撰寫印尼故事而看了許多相關紀錄片的短篇小說組首獎張簡敏希;「文字打破性別」深刻、細膩探討客家女性議題,令評審們感到驚喜的張弘政(短篇小說組優選與散文組首獎);思索自身根源、書寫雲林詔安客故事的李凱珺(散文組佳作);或是作品融入魔幻元素、首次獲得小說獎的王嵐萱(短篇小說組佳作);還是大學四年級學生、第一次參加即獲獎的張子柔(短篇小說組佳作);以及受蛋堡歌曲〈她和時間跳華爾滋〉啟發、試著用歌曲韻律節奏書寫阿婆與媽媽的徐筠茹(散文組佳作)等等,這些年輕後生們創作背後的故事,精彩程度並不輸作品本身。

後生們書寫心路歷程的分享,充滿著感性、歡笑與感動,主委徐世勲在座談會尾聲,再度鼓勵客家後生繼續努力、繼續創作,「各位的作品未來一定可以發光發熱!」在溫馨的氛圍中,為這場跨世代的文學之夜劃下句點。